教育目標
一、學系之教育目標
本系為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材料工程背景之化工人才,希望能達成以下之大學部教育的指標:
1、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3、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工程的問題
4、建立學生進入職場的能力
本系所的核心能力
大學部 |
碩、博士班 |
|
|
二、學系教育目標之形成過程與參與人士
本系的教育目標的形成如表1-1所列,主要係根據建系以來各成員參酌教育的基本精神、建校理念、國內外化工發展的趨勢、學生畢業對深造與就業需求的建議及歷次評鑑的建議,利用歷次系務會議所凝聚的共識;並先後經過多次認證諮議委員會在內容整合及文字說明上的斧正而完成。
本系第一屆工程教育諮議委員會的成員有台灣科技大學林河木教授、成功大學工學院院長吳文騰教授、前工研院化工所鄭武順所長、南亞研發及環安中心謝嵩嶽經理及三福化工蘇天寶協理,包括產學研各領域,唯吳文騰院長、鄭武順所長與謝嵩嶽經理委員因公務繁忙請辭,同時為擴大代表性,因此第二屆工程教育諮議委員會的成員有台灣科技大學林河木教授、台灣大學吳乃立教授、碧氫公司雷敏宏總經理、三福化工蘇天寶協理及創業有成的陳永鴻校友,除了原有的產學研究領域外,增加校友代表陳永鴻校友。陳永鴻校友除熱心參與認證工作外,本身創立一家製造電子及光電產業所需特用化學品的公司,對於擴展化工知能於新產業上有深刻的體認,因此邀請其參與諮議委員會,以增加校友及產業界成員代表。100學年度雷敏宏總經理與化工蘇天寶協理因公務繁忙請辭,因此第三屆委員工程教育諮議委員會的成員除台灣科技大學林河木教授、台灣大學吳乃立教授及陳永鴻校友外,新聘產業代表旭富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永連與樂豐能源科技協理范佐志及學界代表的中央大學化材系助理教授黃爾文;產業界的代表分屬特用化學品、醫藥及新能源(風力發電),代表本系希望由這些新產業的工作者提供更多元的課程設計觀念,此外,范佐志委員與黃爾文委員為本系第1、2屆的校友,希望由3位校友的工作經驗提供我們產業界對系友的看法及教育內容所需增添的元素。
表1-1 95-101學年度學程制定/修訂教育目標流程暨歷程紀錄表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94學年度)
學系制定教育目標流程圖
|
|||||||||||||||||||||||||||||||||||||||||||||||||||||||||||||||||||||||||||||||||||
|
|||||||||||||||||||||||||||||||||||||||||||||||||||||||||||||||||||||||||||||||||||
學系制定教育目標歷程大事紀
|
|||||||||||||||||||||||||||||||||||||||||||||||||||||||||||||||||||||||||||||||||||
日期
|
參與人員
|
活動或進展
|
|||||||||||||||||||||||||||||||||||||||||||||||||||||||||||||||||||||||||||||||||
93.03.10
|
自評委員及化材系全體師生及員工
|
自我評鑑
|
|||||||||||||||||||||||||||||||||||||||||||||||||||||||||||||||||||||||||||||||||
94.05.09
|
教育部評鑑委員及全校師生及員工
|
教育部校務評鑑
|
|||||||||||||||||||||||||||||||||||||||||||||||||||||||||||||||||||||||||||||||||
94.08.26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
|
|||||||||||||||||||||||||||||||||||||||||||||||||||||||||||||||||||||||||||||||||
94.10.26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及化材系全體教師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會議
|
|||||||||||||||||||||||||||||||||||||||||||||||||||||||||||||||||||||||||||||||||
94.11.17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
|
|||||||||||||||||||||||||||||||||||||||||||||||||||||||||||||||||||||||||||||||||
95.03.27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
|
|||||||||||||||||||||||||||||||||||||||||||||||||||||||||||||||||||||||||||||||||
95.04.27
|
工程教育認證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教育認證
|
|||||||||||||||||||||||||||||||||||||||||||||||||||||||||||||||||||||||||||||||||
95.09.22
|
工程教育認證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教育認證
|
|||||||||||||||||||||||||||||||||||||||||||||||||||||||||||||||||||||||||||||||||
96.03~96.05 | 所認證委員 | 委員會議討論系所教育目標 | |||||||||||||||||||||||||||||||||||||||||||||||||||||||||||||||||||||||||||||||||
96.06.13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討論系所教育目標 | |||||||||||||||||||||||||||||||||||||||||||||||||||||||||||||||||||||||||||||||||
96.09.12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討論系所教育目標 | |||||||||||||||||||||||||||||||||||||||||||||||||||||||||||||||||||||||||||||||||
97.01.18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認證諮詢委員會議 | |||||||||||||||||||||||||||||||||||||||||||||||||||||||||||||||||||||||||||||||||
97.02.21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討論諮詢委員會議建議 | |||||||||||||||||||||||||||||||||||||||||||||||||||||||||||||||||||||||||||||||||
97.03.20 | 化材系全體教師及員工 | 系務會議系所教育目標定案 | |||||||||||||||||||||||||||||||||||||||||||||||||||||||||||||||||||||||||||||||||
97.01.18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認證諮詢委員會議 | |||||||||||||||||||||||||||||||||||||||||||||||||||||||||||||||||||||||||||||||||
97.07.22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認證諮詢委員會議 | |||||||||||||||||||||||||||||||||||||||||||||||||||||||||||||||||||||||||||||||||
99.06.07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認證諮詢委員會議 | |||||||||||||||||||||||||||||||||||||||||||||||||||||||||||||||||||||||||||||||||
101.01.04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認證諮詢委員會議 | |||||||||||||||||||||||||||||||||||||||||||||||||||||||||||||||||||||||||||||||||
101.11.02 | 工程教育認證諮議委員、全體教師及員工 | 工程認證諮詢委員會議 |
本校的校訓為「勤勞樸實」,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除了知識的傳授外,也需要基於愛心對學生嚴格的要求,以培育知識與德性兼備、理論與實務結合、能身體力行、終身學習、貢獻社會的人才。教學上推行實務教學,安排專題研究、實習、建教合作等實務課程,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教學目標。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藉由生活的輔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生活能力。以達到培育具有豐富學術理論及實務技術之專業人才,以提升全民健康水準及促進工業升級的教育目標。在此理念之下工學院的教育目標為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之優秀工程人才。本於平實致遠的教育理念,本系首重教育學生在基礎上的紮根,以使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之基礎出發,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以與理論相驗証,並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學目標;因此本系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具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基礎材料背景之化工人才」。而研究所教育目標則是使學生在既有的基礎上更深入瞭解理論與發展趨勢,理論結合基本實驗能力在論文的修習中培養學生具有發掘、分析、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經過修習的過程建立自我成長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在與師長及同儕間的相處,建立溝通、協調的能力及尊重專業倫理之責任感。進而達到社會對研究生的能力期待。因此本所的教育目標為「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材料工程背景之高級化工人才」。系所教育目標與院校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如表1-4所列。
表1-4 學校、學院、系所教育目標關聯表
學年度 |
教育目標 |
|||
學校 |
學院 |
學系 |
研究所 |
|
101至97 |
培育具有豐富學術理論及實務技術之專業人才,以提升全民健康水準及促進工業升級 |
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之優秀工程人才 |
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材料工程背景之化工人才 |
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材料工程背景之高級化工人才 |
96至95 |
培育具有豐富學術理論及實務技術之專業人才,以提升全民健康水準及促進工業升級 |
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之優秀工程人才 |
培育術德兼備、具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基礎材料背景之化工人才 |
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材料工程背景之高級化工人才 |
四、課程設計如何達成學系之教育目標
本於平實致遠的教育理念,本系首重教育學生在基礎上的紮根,以使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之基礎出發,深入瞭解專業領域必選修課程的內涵,並透過完整且具體的實驗與實作課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以與理論相驗証,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及分析設備和電腦技術於實務問題之解決;以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學理念而達培育理論與實務結合,具備材料工程背景之化工人才的教育目標。
本系課程設計根據學生入學的程度,兼顧廣度與深度,注重課程之整合性及系統化,結合科學與化工及材料工程技術之教學導向,課程設計以共通性之核心技術教學為主,輔以相關產業發展所需之知識,使學生畢業時具有基本之材料知識與化工專業知識與技能。
在新的科技發展下,新穎的材料、創新的生物技術、新能源的開發與節能技術以及潔淨的製程將成為化學工業發展的核心,因此我們將系內選修課程規劃成「製程科技」、「綠色科技」、「材料科技」及「生化科技」等四個領域課程群組,並結合學校跨院系所開設的各式學程,使學生修業期滿後都能具有符合世界科技發展需求的基本知識。透過儀器分析與實驗課程瞭解分析儀器的原理及使用,結合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課程獲得實際應用的訓練機會。此外實驗與實作課程鼓勵同學使用適當軟體進行數據處理、報告撰寫及口頭報告製作;一般課程鼓勵教師使用適當軟體,使學生瞭解如何應用電腦技術於實務問題之解決。結合上述的訓練透過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機會應用於新興產業技術中。同時利用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溝通技巧、培養其專業責任感、並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另佐以暑期實習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而達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標。
最後藉由各式的通識教育及學校於99學年度開始實施之全人教育軟實力培養,及100學年度開始實施之「深耕學園」使學生於專業知識外,學生在完成並通過「深耕學園」課程後,均獲得各項素養之基本分數使學生於專業知識外,也重視德育、體育、群育及美育的培養,以使學生能培養適應社會的智能與道德觀念,提升情緒管理而勇於面對人生的永續經營的基礎。歷年系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關聯如表1-5所列。
表1-5 95-101學年度學程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關聯表
學年度 |
系教育目標指標 |
課程設計理念 |
---|---|---|
101
至
100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根據學生入學的程度設計課程,兼顧廣度與深度,注重課程之整合性及系統化,首重教育學生在基礎上的紮根,以使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之基本原理,輔以相關產業發展所需之知識。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完整且具體的實驗與實作課程,與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課程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工程的問題 |
透過儀器分析與實驗課程瞭解分析儀器的原理及使用,結合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課程獲得實際應用的訓練機會。此外實驗與實作課程鼓勵同學使用適當軟體進行數據處理、報告撰寫及口頭報告製作;一般課程鼓勵教師使用適當軟體使學生瞭解如何應用電腦技術於實務問題之解決。 |
|
建立學生進入職場的準備 |
利用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溝通技巧、培養其專業責任感、並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另佐以暑期實習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而達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標。藉由各式的通識教育及學校於99學年度開始實施之全人教育軟實力培養及100學年度開始實施之深耕學園使學生於專業知識外,能培養適應社會的智能與道德觀念,提升情緒管理而勇於面對人生的挑戰。 |
|
99 至 97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根據學生入學的程度設計課程,兼顧廣度與深度,注重課程之整合性及系統化,首重教育學生在基礎上的紮根,以使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之基本原理,結合化工及材料工程核心技術,輔以相關產業發展所需之知識,使學生畢業時具有基本之材料知識與化工專業知識與技能。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完整且具體的實驗與實作課程,與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課程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工程的問題 |
透過儀器分析與實驗課程瞭解分析儀器的原理及使用,結合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課程獲得實際應用的訓練機會。此外實驗與實作課程鼓勵同學使用適當軟體進行數據處理、報告撰寫及口頭報告製作;一般課程鼓勵教師使用適當軟體使學生瞭解如何應用電腦技術於實務問題之解決。結合上述的訓練透過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機會新興產業技術的研究應用中。 |
|
建立學生進入職場的準備 |
利用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溝通技巧、培養其專業責任感、並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另佐以暑期實習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而達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標。 |
|
96 至 95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根據學生入學的程度設計課程,兼顧廣度與深度,注重課程之整合性及系統化,首重教育學生在基礎上的紮根,以使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之基本原理,結合化工及材料工程核心技術,輔以相關產業發展所需之知識,使學生畢業時具有基本之材料知識與化工專業知識與技能。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完整且具體的實驗與實作課程,與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課程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化學工程的問題 |
透過儀器分析與實驗課程瞭解分析儀器的原理及使用,結合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課程穫得實際應用的訓練機會。此外實驗與實作課程鼓勵同學使用適當軟體進行數據處理、報告撰寫及口頭報告製作;一般課程鼓勵教師使用適當軟體使學生瞭解如何應用實電腦技術於實務問題之解決。結合上述的訓練透過專題研究、學士論文及暑期實習等機會將理論融入新興產業技術的研究應用中。 |
|
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準備 |
利用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等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溝通技巧、培養其專業責任感、並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另佐以暑期實習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而達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標。 |
4.1 教師自評
本系所開授之必選修課程與各項教育目標指標的關聯性均於本系自製之課程大綱,課程與各項教育目標指標的關聯性以0-5表示,0表無關,5則代表關聯性最大。若將所有課程的最大關聯性乘上課程數作為分母;將所有課程的實際關聯性加總視為分子。則教育目標與全部課程關係由於每一課程的教育目標不同,相對的使得課程大綱的關聯性差異性不易顯現。如果將理論課程(基礎科學與專業課程)與實驗(所有的實驗課程)及實作(暑期實習、專題研究與學士論文)課程分開則可得不同類課程與教育目標關聯性;可以發現理論課程由於各有其專業性,因此與教育目標整體關聯性呈現較完整的結果。理論課程滿足第1項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的需求,實驗實作課程達到第2項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要求,而實驗實作課程也符合第3項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的目的,暑期實習、專題研究與學士論文等實作課程與第4項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能力的關聯性均相當高,顯示課程設計可以充分與教育目標結合。
4.2 雇主評核
此外上述學系教育目標之達成與否也會參考雇主的意見。雇主的問卷內容,除了系友是否達成教育目標的相關選項外也涵蓋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期待,從表1-7對雇主的調查結果中各項指標認為非常滿意與滿意的部份加總,視為滿意的統計結果如表1-8所示,本系在智育上的訓練是受肯定的,但是如外語能力、領導能力、基本法律通識知識、國際視野等則有待加強,而校方也體認這一部份並非課堂教育能盡全功,因此推動前述之全人教育軟實力培養及深耕學園使學生能培養適應社會的智能與道德觀念,提升情緒管理而勇於面對人生的挑戰。以全人教育著重培養之學生六大軟實力;包括關懷付出、團隊合作、人文藝術、自我省思、守分自律與創新進取,其中守分自律與基本法律通識知識有關。
五、驗證學系教育目標之達成所使用的評量方法
本系驗證學系教育目標之達成的對象包括應屆畢業生、校友與雇主,歷年來課程達成教育目標之評估方式如表1-9所列。對應屆畢業生、校友與雇主以問卷調查為主,在學生則以如表1-10所列課程核心能力關聯性問卷調查、訪談、自行研發的測驗、學習歷程檔案及實作評量來評量學系教育目標之達成與否,其中實作評量包括實驗、專題研究或學士論文與實習成果。本校於99學年度第二學期完成電子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E-Portfolio)之建置;該系統可提供學生編製個人學習歷程,並經由雷達圖顯示學生學習所獲取之專業能力、通識能力與軟能力三項量化資料。透過個人學習歷程記錄建構的過程與核心能力雷達圖的分析,可使學生隨時解與反思自身學習狀況,適時調整學習方向與學習步調。
表1-9 95-100學年度課程達成教育目標之評估方式
評估方式內容
系教育目標指標
|
受訪者身分
|
評估方式
|
時間點
|
|
---|---|---|---|---|
100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校友雇主
校友
應屆畢業生
|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
|
101.03 -
100.11 -
畢業學年度最後一週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化學工程的問題
|
||||
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準備
|
||||
99
至
97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應屆畢業生
|
問卷調查
|
畢業學年度最後一週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化學工程的問題
|
||||
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準備
|
||||
96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校友雇主
校友
應屆畢業生
|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
|
101.03 -
100.11 -
畢業學年度最後一週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化學工程的問題
|
||||
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準備
|
||||
95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應屆畢業生
|
問卷調查
|
畢業學年度最後一週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化學工程的問題
|
||||
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準備
|
表1-10 在校生教育目標與評量方法比對資料
教育目標 |
評量方法 |
|||||||
問卷 調查 |
訪談 |
標準化測驗 |
自行研發的測驗 |
焦點 團體 |
學習歷程檔案 |
模擬 測驗 |
實作 評量 |
|
教育學生熟悉科學與工程原理,包含化學工程之基礎知識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培養學生實驗技能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訓練學生應用現代的實驗和電腦技術於解決化學工程的問題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建立學生進入化工職場的準備 |
1 |
1 |
0 |
0 |
0 |
1 |
0 |
1 |